医学界的钱学森!103岁国宝级名医留下养生经验,可遇不可求!
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与苏联相距13年。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与美国相距19年。
1958年,中国首次成功应用人工心肺机进行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距离1953年美国率先应用于临床仅仅相隔5年。
在上世纪50年代中国西医总体水平落后的情况下,体外循环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赶超前苏联和日本,这项功绩离不开一个人。

▲年轻时的苏鸿熙
他,被誉为“医学界的钱学森”,是当时留美的五十名优秀中国科学家之一;
他,是我国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的第一人;
他,是我国心脏外科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他就是中国著名的心胸外科专家、博士生导师、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外科一级教授苏鸿熙!

1915年1月,苏老出生于江苏省铜山县。
1957年,他携夫人克服重重阻力,从美国取道欧洲,辗转6国,耗时52天,终于回到祖国。
回国后,他率先开展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实现了我国外科手术革命性的飞跃,为无数先心病、大血管病患者带来福音。
2018年7月31日,苏鸿熙教授病故,享年104岁。

按照苏老和家属的要求,不同意各种有创抢救措施,离别时很安详,没有痛苦。
苏老家属按照苏老遗愿要求,同意进行尸检,苏老在弥留之际仍为医学事业做着贡献!
老人与世长辞,传奇成为永恒!
秘诀一:少吃肥肉多吃蔬菜
苏老在饮食上肥肉吃得比较少,喜欢吃蔬菜,不刻意去饮食养生,营养均衡即可,更没有专门的食谱。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针对2岁以上的所有健康人群提出6条核心推荐,分别为: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吃动平衡,健康体重;多吃蔬果、奶类、大豆;适量吃鱼、禽、蛋、瘦肉;少盐少油,控糖限酒;杜绝浪费,兴新食尚。

从健康饮食的角度来说,肥肉多吃对健康不利,但是从营养上来说,少吃点肥肉不仅对身体无害,而且还有益于人体的健康。
特别是老年人常吃点炖的熟透了的肥肉有益健康。
随着肥肉炖的时间增长,猪肉中的饱和脂肪酸含量大幅度下降,炖了两个小时以上的肥肉可下降46.5%,达到最低点。
而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随着烹饪时间的增长而不断增加,在两小时的时候,达到最高值。
秘诀二:每天健走
苏老说自己最喜欢的运动是“天天走”。
关于他的“天天走”,还留下一段精彩故事:
他在执教硕博研究生的年代,每天清晨带着一群学生边走边进行英语交流。
既增强了体力,又锻炼了口语,总医院的人把这个一举两得的事叫做“马路英语”。

苏老说:“不要小看健走,它是一种最简便、最经济和最有健身效果的锻炼,很多慢性病可以在长期健走中得到缓解。”
早在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就明确指出,世界上最好的运动是步行。
步行简便易行,能强身健体,可以单独或结伴行走,不受年龄、时间和场地的限制。
与任何体育运动一样,健步走之前后最好都能有一个热身和放松的准备活动。
热身可以让更多的血液流向肌肉,同时提高心率和心肌收缩,使关节运动更加顺滑。
健步走之后的放松能使人从运动到停止运动之间,有一个缓冲、整理的过程,让紧张的肌肉逐渐放松。
秘诀三:喜欢诗歌
苏老是著名医学专家,同时还是一位诗人。
他说,赴美留学时,遭遇种种磨难与艰辛,是随身带去的《唐诗三百首》给予自己抚慰和温暖。
他在一首诗中写道:“祖国恩情心中驻,游子学成酬故土。”
苏老不论在国内还是赴国外作学术报告,都要即兴赋诗,给严肃的学术报告平添了几分暖意。
诗词意境优美,字句精练,吟诗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调节情绪,更有研究表明,常吟诗能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吟诗不仅仅是口腔的运动,各个器官都参加了运动,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过程也可以达到平衡,
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旺盛,最重要是免疫功能也随之加强,促进身心健康。
秘诀四:陪伴是最好的互助养生
有人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苏老与妻子从不争吵,遇到意见不合的时候,总有一方会选择默默走开。
苏鸿熙的妻子苏锦(美国名Jane)是一位从小受美国传统教育长大的姑娘。
她给自己取名“锦”,意为“锦绣中华”,她跟着他飘洋过海,踏上了中国国土。
对于一个女人而言,她爱他,便是全部。

苏锦选择这条路的理由很简单,因为她爱自己的丈夫。
同样也应该爱他的家人,爱他的祖国。
三年困难时期,夫妇俩把年迈的母亲从徐州乡下接来,国籍不同,语言不通,但是这位洋媳妇儿和中国老太太的感情却如母女一般。
后来,苏鸿熙的二姐也带着一个小孩儿投奔他们,一家五口人的口粮要供应八个人,
而苏锦就把仅有的口粮让给丈夫和家里的老人小孩,她饿极了,才往嘴里填上一小块儿碎糖。
苏鸿熙曾回忆说:“许多有为的留学生当年没能回国,大多是因为太太拖了后腿。
我这个美国妻子,不但支持我回国,还在事业上给了我很大的帮助,这不能不说是我一生的荣幸。”
“Jane,have you ever regretted to come to China with me?(锦,你曾经后悔和我来中国吗?)”期颐之年的苏鸿熙紧紧地握着妻子的手,用英语深情地问道。
“我从来没有后悔过,我一直很高兴,我要一辈子跟你就很高兴。”已是耄耋的苏锦用汉语这样回答。
那个金发碧眼的美国姑娘如今已更像一位普通的中国老太太,她用一生演绎了一段“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的动人故事。
后来,苏老用那双操惯了手术刀的手,为自己的妻子写下了一首情深意长的诗:
携卿二十年,弹指一挥间。
忆昔巧相遇,月老配奇缘。
识我报国志,爱君美心田。
天涯比翼飞,共尝终身愿。
他国风俗异,娴心处泰然。
扶老兼携幼,慈母妻子贤。
助人多赤诚,诲人永不倦。
笑谈天伦乐,儿女身心健。
他无怨,是因为他将自己的赤诚之爱献给了生之育之的祖国;
她无悔,是因为她将自己的爱恋之情全部献给了可亲可信的丈夫;
他和她都无怨无悔,为了自己选定的路。